首页 > 考生写作 > 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2024-07-13 13:22:07
语文教学总结15篇

语文教学总结1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学总结1

我于20xx年2月15日至3月25日,在青州市高柳镇高柳初级中学初二年级实习了40天。本次实习目的是通过教育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今初中生和教育的现状。实习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的事情。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听课,虚心求教

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实习的重点。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于这些十四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来说,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听潮》这样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

二、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1、备教材

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有课时,我往往是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课,查资料,写教案,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我觉得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讲课时会发挥得更好。老师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气势,要有较好的气质。我给自己定位为清刚之气:直率、真挚、刚强而不失温和。我认为男老师一定要有一点硬气,这样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提问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往往问题一说,就要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我的语速、教学的进程都比较快。我认为语速、教学进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适应程度灵活掌握,该快则快,应慢则慢。

2、备学生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我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3、备教法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有的课用讲读方法比较好,有的课自读老师进行引导比较好,有的用电教手段比较直观形象等等,每节课都有比较适宜的方法,在备课时我都认真的进行研究。

4、备课的体会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三、授课,启发兴趣,创新方法

1、课堂教学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散文单元,我上的是《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由于准备不充分,文章线索没有讲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学校有课文朗读的磁带,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自己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没有专业朗读人员读的好,但我尽了自己的全力。指导老师后来说,老师应该自己读,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自己不读,又说学生读的这不好那不好。

在启发学生课堂兴趣时我采用如下方法: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以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兴趣,漫画,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课后辅导 ……此处隐藏21888个字……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向杨远大老、王喜刚、曹秋菊等具有丰富高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的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语文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名次一般保持在年级前三四名。接手这两个外语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一学期的工夫没有白费,这两个班语文成绩都比较优异。

三、班主任工作: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我所带的x级X班是我踏上语文教师岗位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从担任班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兢兢业业,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班级和学生上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大量业余时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反对学生做的,我也坚决不做。经过一年多的言传身教,我班学生基本做到令行止禁,班级风气正,同学关系融洽。由于我处理班级事务坚持"对事不对人",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此学生和我关系非常融洽,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大量成绩。不谦虚的说x级x班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学期学习成绩第一,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校篮球赛第一,校辩论赛冠军,校日常工作评比第二,卫生流动红旗数次等等荣誉称号。随着升入高三,我把班级工作的重心转到学习上来。如果说高一高二我是在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给他们打好一个良好的素质基础,那么现在高三我的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就是在学生各方面能力大幅提高的基础之上使他们专注于他们的学业完成和实现他们自己己的大学梦。我希望从我带的班走出去的学生都是"合格品",都是有用之才。

四、学校各项活动情况:

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除婚假七天外从未请假一天,也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较好的遵守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今后继续坚持。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语文教学总结15

《绝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的意境优美,作者视角非常独特,借“杏花雨”和“杨柳风”让读者感受春天的独特气息,文章意在让学生品读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时候,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读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品读诗的意境想象诗描写的景象,最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诗人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这样的设计,我是一种尝试,设想总是美的,但现实总是很残酷、无情的,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似乎全身心当然投入,讨论的很激烈,但热闹背后究竟是浮躁还是真正的讨论?

(一)朗读有情吗?

朗读在语文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也毫不吝啬的将时间放在朗读上,出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检查学生的朗读,纠正个别字的读音,个别读,分组读,在读正确之后我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人诗词都是可以用来唱的,有一定的节奏感,谁能将这种节奏感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于是学生根据语感在朗读中作适度的停顿,一个个摇头晃脑朗读的不亦乐乎,的确有音律美,之后的“有感情朗读”却“惨不忍睹”,讨论品读古诗的意境后,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了,我问到:“你能将你的感受防在你的朗读中吗?”“能”学生异口同声,“老师给你们时间练习”学生练的不亦乐乎,但是在个别朗读时出现问题了,朗读不是发自内心,学生没有动真情,“能将你们的感情放在里面吗?”“能”,于是读书的声音响亮了许多,其实这是一首柔媚的古诗,适合用轻柔的声音徐徐吟来,学生响亮的读书声恰恰破坏了诗的意境,课临近结束的全班齐读和上课开始的朗读没有多大的进步,我想:我失败了,一节语文课的朗读应该有鲜明的层次感,每次的朗读效果是不一样的,而我指导学生的朗读却是机械的、千篇一律的,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做到将自己的感情真正的防如朗读中,忽然向导了薛特,想到了他的指导朗读方法,学生读书没有味道,我没有指导学生用情。

(二)理解到位了吗?

对于古诗的理解,我一直很头痛,以往的古诗理解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这节课我改变了方法:我先将古诗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先出示讨论——杏花雨、杨柳风、短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整个古诗也就可以知道大概了,出示了这三个词语我将发言权叫给了学生,“这三个词语你理解了吗?理解几个说几个?”“短蓬就是有蓬的小船”,“杏花雨”是春天杏花开的时候下的雨,但是杨柳风的理解学生分歧很大,有人说“想杨柳一样柔软的风”有学生反对“从图上看是透过杨柳吹来的春风”整个教室似乎变成了一个充满火药味的辩论厂,虽说时间上超出了我的设想,但是,我想经过激烈讨论手的理解应该是深刻的,思维在激烈的争辩中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真正理解了杨柳风,而后的理解古诗环节,我由于考虑到时间不够,便忽略了学生,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尤其是最后两句诗的理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当我指名回答时,学生连起来理解语言组织上出现了问题,一时间教室里面出现了冷场,大家似乎都在思考,而我却残酷的打破了这份思考的宁静,机械的讲解了,将答案灌输给了学生,我残忍的剥夺了他们思考权,其实,课堂上时间拖延又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就是在学习,只有经过真正思考过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现在,我灌输给他们了,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收获了吗?这样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三)“生成”也精彩

我上课总是喜欢设想,(虽然这是不正确的)以为学生的回答总会和我想的一样:我讨厌“生成”,突如其来的回答总让我束手无策。

上课前,我习惯地设想了,在“品读古诗,走进诗人”这一环节中,因为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预设了很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热爱生活向往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了古诗后我问道“俗话说见字如见人,读文章也能够了解作者,现在你了解志南了吗?”“我感觉他是一个很率真的人,年纪这么大了,自己还撑着小船,柱着拐杖”“我觉得他很会享受生活”“他似乎很喜欢春天”……学生畅所欲言,但我总觉得理解似乎还欠缺了点,正想着如何讲学生的理解引向更深的程度,一个出人意料的回答出现了“我觉得这个志南有点呆有点傻”全班哄堂大笑,我正打算让他坐下,忽然灵机一动“你怎么会说他傻呢?你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老师觉得你很有勇气,”“因为他下雨了还出去……”“不对的,那时候的雨是杏花雨,是作者想去享受了所以才出去的”“是啊是啊,那时作者喜欢春天才这样做的”“是的,我也认为作者是很喜欢大自然的”同学们不等我点名就急着反驳,在七嘴巴舌的“伸冤”中学生更走进了志南,这个“生成”让我更顺利的完成的教学目标,“生成”并不可怕,每节课或多或少都有“生成”,如果能够钻研教材,“生成”也会成为很好的资源,“生成”也会很精彩!

《语文教学总结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