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7-13 13:14:54
【必备】说课稿锦集七篇

【必备】说课稿锦集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熟练进行有理数运算的必备知识,它与有理数的其它运 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整节内容渗透了从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 思维的力量,发展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感知数学知识的普遍性、相互转化性。

(3)情感态度方面:通过生生合作,使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难点

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勤思、善思,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 件。本节内容是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进行,基于此,教科书中给出了两种法则,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这两种法则有一定的难 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针对初一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思维活跃,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本节课充分借助多媒体来增强直观效果。运用“自学—辅导”模式,遵循“面向全体, 尊重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化为学生自学、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使课堂教学遵循从生 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三、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设计问题,导入课题,提出课堂教学目标。

本着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原则,首先出示了学生熟知的问题8÷(-4)=?也就是说(-4)*?=8

得出(-4)*(-2)=8所以8÷(-4)=-2而我们知道8*(-1/4)=-2所以8÷(-4)=8*(-1/4)

2、指导学生自学。

课件揭示自学指导(1)阅读教材第34页内容;(2)小组讨论疑难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与此同时,坚持每次自学前给予方法指导,可以使学生积累自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学习,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重点巡视中差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4、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展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让后进生板演或回答,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或板演时,要照顾到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通 过巡视,搜集学生存在的错误,并在头脑里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把倾向性的错误用彩色粉笔写在黑板对应练习处,供讲评 时用。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已致用的能力。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

学生观察板演,找出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的相同,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小组讨论,说出错因,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归纳,上 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学习。这个过程既是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优等生了解更加透彻,训练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找出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是从理 论到理论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6、当堂训练。

为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我给出一组练习,这组题目,分三个梯度:法则的直接运用、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把这些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 灶”,使课外辅导要有针对性。

7、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通过前六个环节,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整理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本节课归纳总结、感悟点滴,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及表达能力。

8、布置作业。

课本38页四题让学生做到作业本上,以考查学生对本节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五、两点说明。

(一)、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黑板的正上方中间处写明课题,然后把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为了培养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的能力,板书中只出现两种法则的符号表示,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则的理解,板书右边是学生的板演,以便于比较他们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板书下方是课堂小结,重点 写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体现本节课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的法则:a÷b=a×1/b(b≠0) 板演练习:

1

a>0,b>0,a/b>0;a<0,b<0,a b="">0; 2

a>0,b<0,a/b<0;a<0,b>0,a/b<0. 3

课堂小结: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乘法

转化

(二)、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中的八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5分钟、 ……此处隐藏8064个字……都会思考如何表达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实践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引出学习任务,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所设计的环节上要注意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上课前准备好一盆向日葵,上课时带到班上,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向日葵的注意。由此来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此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大自然的产物,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避免了纯书卷的乏味,多了一些清新,让同学先被这一活物吸引,渲染气氛,再走进课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课堂。

第二环节:(16分钟)初步感知:

1.向同学们讲述向日葵的基本知识,比如生长方式,为何向阳等.借此介绍色彩的有关知识,让同学们对向色彩有基本的了解。

此环节通过老师提问,同学回顾,进而老师进行总结,并播放相关的小短片,让同学们了解到相关的色彩知识(8分钟)

2.出示凡?高的《向日葵》,让同学进行讨论,先看看他们对艺术家的作品是怎么理解的。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从作者的用色用笔方面进行分析,并捎带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再出示几幅作品进行分析,让同学们从多方面进行了解?? (8分钟)(板书作者及其作品)

此环节的设计为的是:让同学们学习色彩的基本东西,让同学更好的了解艺术家的平生跟他的作品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学会从作品的色彩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第三环节:(25分钟)乐中体验,主动探究:

播放音乐,让同学们闭着眼睛跟着旋律进行想象,让他们去探索自己心中的向日葵是怎么样的,并用自己的感觉画下来,注上自己个感想,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感受,发现色彩的神奇力量。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把理论应用与实际,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

让他们懂得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同学拿到一把开启艺术家神秘面纱的钥匙,使之可以不再是盲目的去“读”艺术。

此环节对同学提出以下要求:

注意所用的色彩,让它尽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并注意颜色之间的对比(板书这一要求)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强化巩固(1分钟)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板书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第3课 向日葵

一、凡·高的《向日葵》

二、听音乐,画下自己的感觉

注意:所用的色彩,让它尽量表达你现在的心情:并注意颜色之间的对比

三、作业: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比如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示儿》这首古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全诗的真情自然流畅,让人感到了诗句背后的深沉的爱国之情。

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内容,能够了解诗歌表达出作者的爱国感情,但是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呜,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还有一定的难度。

依据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学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写“乃、祭”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3、会借助注释和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谈话法等,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创设情境,领悟诗歌意境。在学法上,贯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形式,采用读、想、说、写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明诗意、悟诗情。

三、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直接导入课题,学生交流对诗人陆游的资料搜集,设置悬念“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临终之时还有什么事,令他放心不下,需要写下遗嘱,交代给孩子?”这样以悬念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情感带入到诗境中。

(二)进诗句,读通读顺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分,在表现形式上它注重音律的美。依据古诗读来朗朗上口的特点,我鼓励学生在预习朗读的基础上,读出节奏,相机指导朗读,这样既不会覆盖古诗的艺术特点,也有益于孩子们接受理解。

(三)品词析句,读懂诗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新课程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对本首古诗的理解,我放手让学生自主结合注释及课前阅读写作背景独立理解,小组交流互助说说诗人临终前给儿子说了什么。我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了学生,他们很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

“疑是学之初,思之始。”在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我启发质疑,从生活经验和矛盾冲突入手,学生提出触及诗人深层情感的问题,犹如打开了一道道解读之门,看到诗人未曾言说的内心世界和伟大情怀。这便是读诗的路径,也是思考的路径。而还原的方式,则将学生带入了诗人创作时的独特心情与心境,体会尤为真切而深刻。到这里我适时指导学生朗读,相信在朗读中学生会体会出那份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滋味和感情。

(四)古诗拓展,深化认识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利用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关系,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搜集时代背景资料,阅读陆游的其它爱国诗句,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智慧、情感受到更加有效的启迪和提高。在师生共同的吟诵中将课堂推向高潮,将情感体验推向高峰。

四、说作业

从一首诗读到一个人,进而从一组诗读到一群人,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并将这首诗放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来重新认识其价值意义。我布置学生将杜甫、辛弃疾、文天祥等爱国诗人的代表作集成“爱国组诗”,开展主题阅读。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一种主题的阅读课程。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中,一个“悲”“盼”“爱国”,浓缩展示了诗的核心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个初步的预设。课堂是动态发展的的,随时都会有新的生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必备】说课稿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