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生写作 > 说课稿

《春》说课稿

时间:2024-07-13 13:15:34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

《春》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1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难以用上多媒体。

5教具的使用:收录机、小黑板、朗读带、《春江花月夜》伴奏带。

二、 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通过示范,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

[说明]示范分析是根据校情来决定的。

3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4教学时数:三课时(因为乡下学生语文的底子薄)

三、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

[说明]

○1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诗文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并还要多写几则,可以轻松自然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教学容量。

(二)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

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同时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标中的C点,也为教学难点铺平道路。

(三)作者简介:(此步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己查找资料完成对朱自清的认识,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补充。)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一些多音字。(抄写在小黑板增大课内容量)

[说明]特地设计这一步骤针对乡下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被动,基础较差而设的,同时扩大识字量,为下面的朗读扫除障碍。

(五)学生自读,理解欣赏春色之美。

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作如下的质疑,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当然,这些问题事先写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才出示。

○1写春草作者为什么却写孩子们的嬉戏?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 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4春风是无形、无色、无味,但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把它写的有情有感的?

○5写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此处隐藏16392个字……/p>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春》说课稿10

幅经典的世界名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旨在贯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精神。该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主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根据学生已经了解和对春天的认识,进一步加强,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显性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

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隐性目标: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人的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培养丰富的情感。

重点: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

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导入(导入技能):

曾经有个盲人乞丐,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

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样的话? (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 问题1:你能描述春天的感觉吗?(要求学生用形容词或一句话表达)

鸟语花香,微风习习,富有生气,春回大地,万木争荣。春天是美好的、富有生机的,春天是作家、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 生活里是,艺术也同样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艺术里的春。今天我们的学习作品《春》。(板书课题)

问题2:你能在仔细观察后,描述作品中的形状、色彩和细节吗?能客观地说明这件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春的印象吗?

描述:在桶树林里,一群人且行且舞,人物的聚散组合,极富节奏感;满地长着各种奇花异草。这是一幅蛋彩画。

这件作品是作者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创作的。中间那位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是全面的+心人物。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她举着的右手好像控制着整个画中的人物。

左边三位“H惠”三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伙美罗西尼)被描绘得富有生气。女神沫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翻潮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美丽”,中间一个象征“青春”,左边一个象征“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机和欢乐。在画的右边(自左向右),

分别是花神、春神和风神。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季节即将来临。

而在画面上最左边那个好像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力神赫耳墨斯。实际上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此外,在维纳斯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在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出去。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

作者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表现主题。画中虽为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给人间送来爱与美的温缮。他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独树一帜。这就是画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法,重视线条的表现、细节的刻画,追求装饰效果。整个画面在表现春的欢乐中又十分矛盾地带有一种忧郁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使作品韵味深长。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当你欣赏一幅美术名作时,如同在聆听一首名曲,领悟和感受其中的思想与美,那真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今天,我们师生共同体会到了!

回顾我们今天欣赏《春》的过程,并思考一些问题,彼此分享。写出两三点收获。

1. 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

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3. 以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春”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春》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